教授-研究员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学科研岗 > 教授-研究员 > 正文

邓 怡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12日      阅读量:

个人简介:

国家级青年人才研究员、硕/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人社部香江学者、连续四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苏州姑苏青年创业领军人才、苏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四川大学“双百人才工程”计划入选者、先进高分子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后入职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随后在“香江学者”计划资助下,公派至香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从事联合科学研究。

主要从事化学工程与生物医药交叉领域的研究,近几年在生物异质结、新型生物功能材料、医用高分子植入体、再生医学、智能杀菌/抗癌材料等领域进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科研资助基金NSFC-RGC、国自然面上基金2项、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中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四川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研发重点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成都市国际科技合作等。以第一/通讯身份在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Biomaterial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百余篇。

此外,本人还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授权专利24项。与医院合作开展的骨植入体临床应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与医院合作获四川省医学科技二等奖和自贡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还荣获四川大学重大基础研究成果奖、优秀科研人才奖、好未来优秀学者奖、学术新人奖等荣誉。在立德树人方面,指导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大赛全国金奖、全国研究生学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大赛全国金奖、全国大学生生物材料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等学科竞赛荣誉。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23-09至今,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研究员

2019-09至2023-08,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副研究员

2016-07至2019-08,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

2016-11至2019-12,四川大学/香港大学,博士后

2011-09至2016-07,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

2007-09至2011-07,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士

代表性科研项目

(1)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2025至2027年。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32571536,2026-01至2029-12。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32271392,2023-01至2026-12。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科研资助基金项目,81961160736,2020-01至2023-12。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801848,2019-01至2021-12。

代表性学术论文:

(1)Yi Deng*, et al.Elaborated bio-heterojunction with robust sterilization effect for infected tissue regeneration via activating competent cell-like antibacterial tactic,Advanced Materials, 2024, 36: 2414111.

(2)Yi Deng*, et al.Achieving clearance of drug-resistant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rapid cutaneous wound regeneration using an ROS-balancing-engineered heterojunction,Advanced Materials, 2024, 36: 2310599.

(3)Yi Deng*, et al.Antibacterial and angiogenic (2A) bio-heterojunctions facilitate infectious ischemic wound regeneration via an endogenous-exogenous bistimulatory strategy,Advanced Materials, 2024, 36: 2307613.

(4)Yi Deng*, et al.Engineered probiotic bio-heterojunction with robust antibiofilm modality via“eating”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for wound regeneration,Advanced Materials, 2024, 36: 2402530.

(5)Yi Deng*, et al.Engineered bio-heterojunction confers extra- and intracellular bacterial ferroptosis and hunger-triggered cell protection for diabetic wound repair,Advanced Materials, 2024, 36: 2305277.

代表性授权专利

(1)邓怡等,一种兼具抗菌与骨神经修复的生物异质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202510323347.8。

(2)邓怡等,一种纳米纤维创面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202310749974.9。

(3)邓怡等,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双硫异质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ZL202210257880.5。

(4)邓怡等,生物高分子纤维伤口辅料及其制备方法,ZL202110112011.9。

(5)邓怡等,一种具有抗菌性能的聚醚醚酮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ZL202010557593.7。

招生计划

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应用化学学术型硕士、化学工程专业型硕士,

欢迎具有化学工程、材料学、化学、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报考,

欢迎本院或相关学院本科生进入课题组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训练和各类学科竞赛指导,多名学生获国家级大创项目,并成功发表SCI论文;指导的学生在多个国家级竞争中获得全国金奖/一等奖等荣誉。


联系方式

E-mail: dengyibandeng@scu.edu.cn;18210357357@163.com




上一条:李延芳
下一条:郭孝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