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资讯 > 新闻动态 > 正文

【卓越教学奖候选教师风采展】周鲁:师者的“解惑”使命(来自学校)

发布时间 :2015年03月04日      阅读量:

周鲁: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来校任教,至今已承担本科教学34年,荣获四川省和四川大学教学成果奖和教学名师奖14项。主持或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四川大学教改项目12项;“四川省物理化学精品课程”负责人;其主编的“物理化学教程”连续入选“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已被国内众多院校在本科物理化学课程中使用;作为主持人或主研人员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省计委重点科研基金、省科技厅科研基金、省卫生厅科研基金、省人事厅科研基金、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20余项;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共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SCI收录20篇;作为国内物理化学课程教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和教学名师,连续四届被邀请到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化学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授课。

周鲁:师者的“解惑”使命

曹薇

新春伊始,刚刚步入耳顺之年的周鲁教授迎来了自己教学生涯的第34个年头。回顾三尺讲台上度过的悠悠岁月,半生为人师,青丝变华发,而历经时间洗涤却丝毫不变的,是周鲁教授对于教育事业的一腔热爱。

传教授业,解答“专业之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周鲁教授看来,教育的核心在于解惑。首先要解答的是本科学子的“专业之惑”。

周鲁教授每学期面向本科生开设的《工科类物理化学(I)》课程,往往被冠以“高度抽象、晦涩难懂”之名。周鲁教授坦言,物理化学作为一门横跨理论与实验,同时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的交叉课程,对于教师的知识面具有很高要求,不仅学生难学难懂,教师们也面临着难教的困境。为了把这门课程讲好,1981年,刚刚开启教师生涯的周鲁便重新拾起了学生的身份,他花费了整整五年的时间,在教学研究的间隙,旁听数学、物理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只有这样,他才觉得自己“才有底气”走上讲台为学生解答专业之惑。

但是想要讲好物理化学这门课程,仅仅有底气是不够的。周鲁教授在授课中不断总结学生的学习特点,他发现低年级本科生虽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面对艰涩的物理化学理论和大量的数学公式时,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极大影响学习效果。为了帮助学生保持高度的关注度,周鲁教授决定采用“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授课。

他一方面主动关注网络热点新闻,寻找年轻人的兴趣点,另一方面不断将理论联系实际,从历史、社会等多个角度入手,将枯燥难懂的物理化学知识变得活泼有趣,让超高难度的学习变成愉悦享受的过程。周鲁教授不仅在课堂上通过大量例举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现象帮助同学们理解知识点,还常以讲故事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解释艰涩定义,他带着学生们从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传说学习热动力学知识,从焦耳的实验故事里学习能量守恒定律,从李白的诗词中理解可逆过程……在周鲁教授诙谐幽默、生动形象的讲解中,原本枯燥繁难的物理化学变成了一场场精彩的“故事会”,而周鲁老师也变成同学口耳相传的那个“霸气侧漏、个性十足的强人周老头儿”。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内轻松掌握了知识点,也在课程结束后教务处主观评教中留下如潮好评:“大师风采”、“神崇拜级别”、“ 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 一个字,好,周老师果然名不虚传,不仅教我们物,理化学知识,还教我们一些科研的态度和做人的道理,好”……不仅如此,更有学生专门在四川大学贴吧上发帖称《有了周鲁老师,我没白来川大!!!!》,一抒对周鲁教授的崇敬与感激之情。

在周鲁教授看来,那万余名在自己课堂上接受知识、经历成长的本科学子,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这些稚嫩青涩的话语是对自己教学生涯的最高奖励。

诗意教育,解开“人生之惑”

在成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答“专业之惑”后,周鲁教授并未满足于此。在教学路上,他有更加远大的目标:帮助学生解开“人生之惑”。

在周鲁教授看来,理工科类的老师应该在注重教学的严谨性与科学性的同时,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从而将教育上升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地位。他希望从自己课堂上走出去的理工科学生们能够成为“具有诗人气质的科学家”。周鲁教授旁征博引旁征博引、寓庄于谐,他将自己六十余载的人生经验化作温润和煦的语言,融化了原本冰冷生硬的物理化学知识。

但风趣幽默不等于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所有周鲁教授的学生都知道,这个诙谐有趣的“周老头儿”是个非常严格的老师。曾经有学生拿着成绩单希望周鲁教授能够把自己的分数改高,言语中不断强调自己家庭贫困,希望能够以高分争取奖学金。听此解释后,周鲁教授并没有如学生所愿地更改分数,而是拉着学生坐了下来。他告诉学生,分数反映了平时学习的情况,是不可以更改的。同时,他又用父亲的口吻与这个孩子促膝长谈,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教导他要对自己的事情承担起责任,告诉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要认真对待;面对不可预测的未来,要坦然对待。深谈之后,学生虽然没有达成目的,但却是带着豁然醒悟的心情重新投入学习中。

也正是因为他的严格,周鲁教授的课堂上往往能够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选课人数只有一百余人,但原本应该合适的教室却常常爆满,很多同学没有座位,干脆在过道上席地而坐。原来,很多学生既希望听周老师的课,又怕考分低影响成绩,干脆直接当了“旁听生”。庞大的队伍里不仅仅有理工科的学生,文科、医科,甚至艺术类的学生也常常坐在其间。对此情形,很多选了课却抢不到座位的“正规军”常常来找老师抗议,要求“把旁听的赶出去”。

周鲁教授的严格也体现在课件的准备上。对于教授多年的物理化学一课,周鲁教授早已将教材和知识点烂熟于心。但即使这样,他依然在不断修改课件,甚至不断回想上课时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是不是可以再优化、再补充。难怪有学生在评教时感叹:“(周老师)简直把物理化学当成了一种艺术,并且试图把我们这些学生也引入“艺术”的殿堂。”

在每学期的最后一堂课结束之时,也是周鲁教授物化之美的谢幕之刻。临别之际,他总会语重心长地对这一群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赠言:“每当这门课结束时,我都会无比欣慰,因为我亲眼见证在你们年轻的面庞上增加了理性和智慧的元素。在这个世界上,有机会欣赏艺术之美的人很多很多,然而有机会欣赏物化之美的人却很少很少,你们,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无疑是幸运的人。在这个课程结束之际,我想说,Thank you very much, Good luck for every one!”

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但每一次都会赢得学生的满堂掌声,掌声里包含了对老师的感谢,也包含了对未来的期望。正如《有了周鲁老师,我没白来川大!!!!》一帖的作者的感言一样:“来到川大,我很幸运,因为我遇到了一个可以影响我很大,甚至可能会影响我一生的老师,周鲁老师……”

背景介绍:2014年12月26日起正式启动的四川大学“卓越教学奖”评选表彰工作已进入新的阶段,目前已评选出30名候选教师,学院有朱家骅和周鲁两位老师获得候选资格。按照细化具体的评选标准,投票产生15位候选人进入师生网络投票环节。届时学校将开放“四川大学2014年度卓越教学奖评选活动网站”,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为自己喜爱的老师投上宝贵的一票。




上一条:【卓越教学奖候选教师风采展】朱家骅:如友如师 三十年如一日(来自学校)
下一条:学院江安校区积极开展2015新学期安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