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樊森清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12日      阅读量:

    个人简介:

    樊森清,副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化工过程强化与装备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成都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等项目;实现了发酵-膜分离耦合制乙醇从基础研究到工程示范的突破,并在世界上首次进行了工厂侧线的示范运行;研制了提效节能显著的多孔微结构流动电解水及甲醇制氢样机;以第一/通讯身份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6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项,参编教材/专著3本。

    工作及教育经历

    2021年6月—至今 四川大学 博士生导师

    2020年9月—至今 四川大学 副教授

    2017年7月-2020年8月 四川大学 副研究员

    2015年7月-2017年6月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博士后

    2012年9月-2015年6月 四川大学 博士

    2009年9月-2012年6月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硕士

    2005年9月-2009年6月 四川大学 本科

    研究方向

    1.生物乙醇流程再造

    针对乙醇传统生产工艺中由于产物抑制而引起的低效、高能耗、高排放等问题,采用透醇选择性膜分离与发酵过程相耦合构建膜生物反应器,实现发酵产醇、产热与膜分离透醇、耗热的同步。通过对发酵/分离动力学、过程集成、设备构效关系、系统运行优化等进行研究,变革生物乙醇制造技术。

    2.绿氢的高效制取

    针对目前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能耗高、单体设备产能小、本质安全性不高等问题,通过研制先进的多孔微结构流道快速移除气泡、开发电解-膜蒸发耦合余热利用工艺、采用析氧替代反应进行大宗化学品与氢气联产等技术,实现规模化、低能耗、高安全的绿氢制取。

    3.原位制氢及其燃料电池

    针对目前加氢站以及燃料电池的氢源由于长距离输氢以及高压储氢带来的高成本以及本质安全性差的问题,通过创新流动传递结构、热量梯级利用与集成、多目标优化设计等,研制微型集成以及可靠性高的甲醇/氨原位制氢反应器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燃料电池系统。

    科研项目

    1.基于多孔微结构流动的甲醇制氢反应器及构效关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6年-2029年

    2.基于多孔流场的CO2电解反应器制合成气,成都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6年-2027年

    3.基于多孔介质内构件的甲醇制氢反应器及构效关系研究,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4年-2025年

    4.混合导体透氧催化膜设计、制备及甲醇制氢性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22年-2025年

    5.穿流式膜电极强化电解制氢耦合丙醇氧化,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22年-2025年

    6.生物发酵-膜分离耦合工艺关键技术开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21年-2024年

    7.生物膜细胞固定化发酵与膜蒸馏耦合联产氢气与丁醇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9年-2021年

    8.猪场废水沼液膜蒸馏浓缩肥-水联产,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8年-2019年

    9.渗透汽化膜生物反应器乙醇发酵产物的过程变化及影响,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年-2017年

    学术兼职

    中国化工学会过滤与分离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膜工业协会医药生物用膜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期刊青年编委

    Clean Energy期刊青年编委

    联系方式

    电话:13408497718;E-mail: fansenqing86@scu.edu.cn




      上一条:党亚固
      下一条:高 翔